海口工作服-笑谈羽绒服 曾经,优衣库依靠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出主打时髦轻薄的“轻羽绒”,一度成为羽绒服潮流引领。 在优衣库看来,城市白领的羽绒服应该是一件能够填补踏出车门和走进温暖办公楼之间短暂间隙的外衣,它只需要轻薄、舒适就好,甚至可以直接折叠进口袋里。 但事实上,中国白领们的通勤往往是步行二十分钟、公交转地铁、再骑上300米共享单车。凛冽的寒风中,身穿优衣库被冻得头皮发麻、鼻涕直流,不得不重新思考“我需要一件什么样的羽绒服”。 近几年,随着“滑雪”运动兴起,“户外运动风”羽绒服成为年轻人首选,羽绒服也正式迈入“千元时代”。 的羽绒服鄙视链已经不是“大鹅”独占鳌头,转而成了 加拿大鹅、蒙口,曾经的“羽王”和“羽皇”已经沦落到第三梯队,并不是价格便宜了,而是一穿出去就被认为是“假货”和“跟风狗”。 与之相反的是始祖鸟,羽绒服中的法拉利,只做高端,藏富于无形。 相比之下,同为户外基因的北面走的是“土嗨风”。 继跟supreme合作大火后,今年的北面羽绒服更是成了“校服”。“一步一北面、三步一大鹅”的名场面在各大高校轮番上演。 在吐槽之余,很多人对北面的印象只停留在“冲锋衣”很牛。其实北面作为北美羽绒三巨头(TNF、MHW、Marmot)之一,羽绒服一直是其强项,在保暖能力上甩大鹅十八条街。 今年羽绒服圈另一“黑马”就是波司登。 2020年天猫双十一数据显示,波司登名列女装榜第二名,双十一销售额破15亿,其羽绒服业务累计零售金额同比增长25%。羽绒服中的高单价产品占比从10%提升至30%。杨幂代言的“极寒系列”,价格更接近2000元。 图片 昔日被吐槽“土挫丑”的波司登,受到加拿大鹅的启发,披上“户外+极地科考”的外衣,终于在极寒天气中凭借硬核的保暖性凌驾于无数妖艳贱货之上。 有网友表示,“没攒下加拿大鹅的钱就算了,眼看着连波司登都要穿不起,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2 羽绒服真是越贵越暖和? 如今的羽绒服市场,已经全面奢化,2000+的价位对于本不富裕的打工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少人质疑,羽绒服真是越贵越暖和? 是的。 排除始祖鸟、蒙口等奢侈品定位的羽绒服,价格在5000元以下的羽绒服基本是一分钱一分货。 影响羽绒服保暖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充绒量、含绒量、羽绒蓬松度、面料和做工等因素,这些材料的价格都是实打实的。 就拿蓬松度来说,它代表羽绒的质,羽绒的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强。通常来说,鹅绒的蓬松度好于鸭绒,因此,鹅绒的羽绒服卖得价格高。 但值得一提的是,蓬松度受羽绒的生产环节等多项因素影响,对羽绒服的保暖度影响有限,即便是700以上的蓬松度,如果充绒量只有100g,也没多暖和。市面上很多品牌卖力吆喝蓬松度,对充绒量只字不提的,只能呵呵。 除了蓬松度,另一个影响羽绒服保暖性的因素就是含绒量。含绒量是指羽绒中绒朵的含量占比,羽绒中除了绒朵外还有羽毛、羽梗、绒梗和其他杂质,这些都是不太保暖的。所以含绒量越高,羽绒的蓬松度越大,保暖性能也越好。 通常蓬松度600以上、含绒量达到80%以上,能达到基本的保暖效果;蓬松度700以上、含绒量达90%,是高品质羽绒服标配。 第三,也是决定羽绒服是否保暖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充绒量。充绒量指的是羽绒服中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在标签上通常用“克”来表示,充绒量越高,越保暖。有业内人士坦言,充绒量是羽绒服生产厂家的良心。 如果是南方只要保暖不要抗寒的天气,充绒量130g+的羽绒服即可过冬,但对于北方有更高抗寒需求的环境来说,充绒量200g以上才能有很好的效果。 以文章开头提到的优衣库轻型短款羽绒服为例,含绒量90%,充绒量却只有95g,售价599元;波司登极寒系列短款羽绒服,含绒量90%,充绒量203g,售价1699元;迪桑特短款羽绒服,含绒量90%,充绒量234g,售价2390元,是不是一分钱一分货? 3 谁在改写羽绒服? 受加拿大鹅启发,近些年,羽绒服品牌都喜欢打着“南北极科考”的幌子为自己的专业性背书。 有很多网友直到今年才知道,“北极的平均气温也就零下20多度,还不如东北老家冷。” 坦白来说,如果不是今年的极寒天气,不是在东北这样的极寒地区,不是真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人手一件“极寒”羽绒服真的没有必要。
文章分类:
行业新闻
|